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再就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5:02:25  浏览:98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再就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再就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


吉市政办发〔200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再就业政策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三年三月六日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再就业政策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和省对再就业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和范围
(一)在劳动年龄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再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以下简称下岗失业人员):
1、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2、国有企业失业人员;
3、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
(二)服务型企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除外,下同)、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下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
第二章 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对象的认定和管理
第三条 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对象的认定
(一)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是指仍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出中心,但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仍未再就业的下岗职工;经市、县(市)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未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
(二)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是指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并已进行失业登记,目前尚未再就业的原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
(三)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是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中,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身份,尚未再就业的人员。
(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并且失业1年以上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是指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1年以上并已进行失业登记,目前仍未就业的城镇其他就业转失业人员。
下列人员和企业不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
1、已按有关规定办理企业内部退养的人员;
2、国有关闭破产企业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
3、与企业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由企业或财政出资为其缴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养老保险费的人员;
4、《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吉发〔2002〕18号)下发前已经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或被用人单位招用已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再就业并有稳定收入的人员;
5、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减免税政策期限已满的企业。享受减免税政策期限未满的仍按原政策执行;
第四条 《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时,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明确再就业去向的下岗失业人员,按下列程序和手续申领《再就业优惠证》。
(一)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持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张2寸近期免冠照片和所在企业保管的经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盖章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认定表》,在中心和出中心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书》;向所在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提出有明确详实再就业去向内容的书面申请。经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对其现实就业状况进行核实,并张榜公示。符合条件的,填写《再就业优惠证申领表》,报所在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审核后,由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持上述证件到县(市)、区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办理申领手续。
中省属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持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张2寸近期免冠照片、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盖章的《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站)登记表》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认定表》、本人户口所在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出具的本人现实就业状况证明,向企业提出有明确详实再就业去向内容的书面申请。企业张榜公示后,符合条件的,填写《再就业优惠证申领表》,到省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申领手续。省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完结后,通过企业将《中省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名册》返市、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和有关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备案。
(二)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持为其办理失业登记的《失业就业登录证》、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张2寸近期免冠照片和档案保管部门出具的《原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证明》,向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提出有明确详实再就业去向内容的书面申请。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对其领取失业保险金、以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的现实就业状况进行核实,并张榜公示。符合条件的,填写《再就业优惠证申领表》,报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审核后,由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持上述证件统一办理申领手续。
(三)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含未列入国家破产计划的企业)需要安置的人员持《国有关闭破产企业职工身份认定表》、《失业就业登录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张2寸近期免冠照片,向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提出有明确详实再就业去向内容的书面申请。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对其现实就业状况进行核实,并张榜公示。符合条件的,填写《再就业优惠证申领表》,报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审核后,由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持上述证件统一办理申领手续。
(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持《失业就业登录证》、民政部门办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张2寸近期免冠照片,向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提出有明确详实再就业去向内容的书面申请。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对其是否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是否进行失业登记、失业期限及现实就业状况进行核实,并张榜公示。符合条件的,填写《再就业优惠证申领表》,报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审核后,由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持上述证件统一办理申领手续。
(五)市区所辖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不含中省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经街、镇乡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签署意见后,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发放;县(市)所辖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不含中省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由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统一发放。
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张榜公示的时间应不少于3天,申领手续齐全,审查合格的,随到随办。
第五条 《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
(一)《再就业优惠证》的式样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印制,由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工本费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再就业优惠证》采用实名制,限本人与身份证合并使用,按省有关规定在全省范围内有效。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再就业优惠证》由本人保管,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享受扶持政策期间,《再就业优惠证》由用人单位保管。
(二)正在领取基本生活费或失业保险待遇的下岗失业人员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后,应停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待遇;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民政部门重新核实其家庭收入,视情况予以减发或停发。
(三)《再就业优惠证》实行年检制度,每年12月1日至30日由持证人所在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及街镇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对其现实就业状况和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核实后,统一到原发证机关进行年检。中省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由持证人户口所在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对其现实就业状况和享受扶持政策状况核实后,统一到所在地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年检手续。跨年度无年检印鉴的《再就业优惠证》自行作废。
(四)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及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基础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逐级上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情况”和“再就业资金使用情况”,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
(五)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和使用的管理。下岗失业人员和服务型(或商贸)企业享受相应扶持政策时,由政策的执行部门填写其享受政策的内容、起止时间、承办人鉴章。建立享受扶持政策的人员和用人单位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程序,防止弄虚作假、欺骗冒领等行为。对下岗失业人员转让、出租《再就业优惠证》的,没收其《再就业优惠证》。对用人单位或个人伪造、租借《再就业优惠证》骗取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证机关违反有关规定变卖或滥发《再就业优惠证》的,要严肃处理,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三章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扶持政策
第六条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范围和免交的收费项目:
(一)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下同)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可以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下简称“收费”)。
(二)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免交的收费项目具体包括:
1、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
(1)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2)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
(3)卫生部门收取的民办医疗机构管理费、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预防接种劳务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
(4)民政部门收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费(含证书费);
(5)劳动保障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费;
(6)公安部门收取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工本费;
(7)烟草部门收取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费(含临时的零售许可证费);
(8)涉及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其他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2、省政府及省财政厅、物价局设立的收费项目:
(1)工商部门收取的商品展销会资格证工本费;
(2)税务部门收取的车船使用税标志工本费;
(3)劳动保障部门收取的劳动年检证工本费,以及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机构收取的各项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
(4)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取的用地管理费;
(5)城建部门收取的城市卫生费、占道费;
(6)红十字会收取的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费;
(7)人防部门收取的人民防空建设“四项费用”;
(8)卫生防疫部门收取的健康合格证工本费;
(9)交通部门收取的运输管理费;
(10)公安部门收取的驾驶员证工本费、机动车辆行车证工本费、机动车辆检验费;
(11)经贸部门收取的酒类专卖利润。
第七条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凭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向相关收费部门提出免费申请,经收费单位核实无误后免交有关费用。
对按照规定免交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各收费主管部门、各执收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不执行或变相收费。有规定收费标准幅度的,按照最低标准收取;不得强行收取培训费和会费。严禁各级管理执法机构借管理服务之名,向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强制收费、搭车收费或各种形式的集资、摊派,强行推销报刊等行为。各类中介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涉及的服务性收费,要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收取。
第八条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第九条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一)营业执照副本;
(二)税务登记证副本;
(三)《再就业优惠证》;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下岗失业人员可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
第十条 对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继续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应持有经过年检的《再就业优惠证》,申请办理本年度减免税手续。
第十一条 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资金不足的,经市再就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可向各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为1—2万元,还款方式和计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商定,对下岗失业人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10人以上的贷款额度不超过2-3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借款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商业银行可以按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 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获得营业执照;
(二)能够提供足额的抵(质)押物作为贷款担保;
(三)贷款投资项目明确,确有发展前途;
(四)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五)有按期还款的能力;
(六)具有偿还贷款能力的自然人做担保;
(七)本人诚实守信,无劳教或犯罪记录。
第十三条 贷款利率与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水平确定,不得向上浮动。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据实贴息,展期不贴息。微利项目是指由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街道、工矿区等从事的商业、餐饮和修理等个体服务业项目,具体包括:家庭手工业、修理修配、图书借阅、旅店服务、餐饮服务、小饭桌、小商品零售、搬家、钟点工、家庭清洁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婴幼儿看护和教育服务、残疾儿童教育训练和寄托服务、养老服务、病人看护、幼儿和学生接送服务、洗染缝补、复印打字和理发。
第十四条 贷款的申请审批程序
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应首先提出贷款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上报本人所居住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进行调查审核,符合条件的,由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出具推荐证明。申请贷款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人的相关材料,包括身份证、《再就业优惠证》或《失业就业登录证》;
(二)营业执照及生产经营的相关材料;
(三)贷款申请,写明贷款用途、借款期限、还款能力;
(四)填报《吉林市小额贷款申请表》;
(五)担保资料。
第十五条 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是小额担保贷款的初审部门,负责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上报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人员的情况进行实际勘察和鉴证,符合条件的报送区就业服务机构;城区就业服务机构是小额担保贷款的复审部门,负责对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贷款情况进行复查,符合条件的,报市就业服务局审查,经论证认可的出具《审查意见书》。市就业服务局将审查合格的贷款申请人资料报送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对担保申请进行审核。
市再就业信用担保中心承诺担保后,市就业服务局将申请人有关资料一并报送当地商业银行审定。商业银行集中对贷款申请进行评审,经审定同意贷款后通知担保中心,担保中心与商业银行签订担保合同,商业银行与贷款申请人签订贷款协议,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自收到贷款申请及符合条件的资料之日起,应在三周内给予申请人正式答复。因申请人不符合条件而不能提供贷款的,应向申请人说明理由,提出改进建议。商业银行在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贷款后,应在《再就业优惠证》上注明已办理贷款。第十六条 贷款担保基金。市、县(市)区都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所需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专户储存于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封闭运行,专项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第十七条 贷款担保机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委托吉林市再就业信用担保中心或各级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县(市)区,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经贸委、劳动保障部门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可成立相应的担保机构。
第四章 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安置富余人员的扶持政策
第十八条 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吸纳一定比例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的经营活动的企业。对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享受再就业优惠条件由市、县(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认定,对企业新招用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下岗失业人员人数和比例核实认定后,出具《新办(或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企业凭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证明及税务机关规定的有关材料,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有关税费。
第十九条 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和享受的政策:
(一)企业申请认定
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报送下列材料
1、企业认定申请,内容包括: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签订劳动合同及缴纳社会保险情况、企业类型、经营范围、场地设施、资金来源、企业地址及联系方式等情况;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身份证复印件;
5、用工手续、职工名册(企业盖章);
6、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7、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8、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9、税务和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办理了用工手续、是否属于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对象;二是核查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3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为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100%。
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具有《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资产负债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五)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市、县(市)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的,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3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商贸企业不免此税种)、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但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3年内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第二十条 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下同)的认定、审核程序和享受的政策。
(一)企业申请认定
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其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要报送下列材料:
1、企业认定申请,内容包括: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签订劳动合同及缴纳社会保险情况、企业类型、经营范围、场地设施、资金来源、企业地址及联系方式等情况;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5、用工手续、企业上年底职工名册及本年度职工名册(企业盖章);
6、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7、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8、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9、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办理了用工手续、是否属于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对象。二是核查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新增加岗位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3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为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在当年新增加岗位中,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招人员数)×100%。
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具有《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企业财务报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五)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市、县(市)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对现有的服务型(或商贸)企业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3年内对年度应缴的企业所得税减征30%。
第二十一条 各类服务型企业(包括商贸、餐饮、服务业企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新增岗位新招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向市、县(市)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一)申请补贴需出示的材料:
1、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报告;
2、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
3、用工手续、上年底职工名册和现有职工名册;
4、企业工资支付凭证;
5、企业与新招收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和下岗失业人员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本人档案。
(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出具《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认定证明》。企业凭审核的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有关社会保险缴费手续,并核定社会保险补贴人数和应补贴额度。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为单位应为所招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之和,不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仍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三)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用人单位必须按规定先为招用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企业季度缴费证明或缴费收据,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后转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依据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认定证明》、审核汇总明细、享受补贴人员名单和《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缴费证明等材料核定后,从再就业资金中将应补贴的社会保险费按季直接拨付给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帐户,同时将拨款情况向同级劳动保障部门通报。对未参加社会保险和未按规定履行社会保险费缴纳义务的企业,不得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请款手续和相关凭证材料不齐全的企业,不得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四)社会保险费补贴期限为3年。经职工个人申诉和劳动保障部门查实,用人单位因非生产经营困难和非个人过错等原因,与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应继续为该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直至补贴期满,拒不缴纳的,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不缴纳的取消享受再就业政策资格。
第二十二条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经济实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向财政部门、经贸委和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
1、利用原国有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政策性破产关闭企业的有效资产(以下简称三类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含30%)以上;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其中,地方企业"三类资产"的认定由同级财政部门出具证明;主辅分离、辅业转制的认定及其产权多元化的认定由同级经贸委出具证明;富余人员的认定、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安置比例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证明。中央企业需出具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的认定证明。
(二)具有上述证明的经济实体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由财政部门出具的《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表》;
4、由经贸委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转制的证明》、《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对中央企业兴办的经济实体,上述2、3项是指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具的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出具的认定证明;
5、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
6、经济实体从业人员名册和经济实体安置原企业富余人员名册;
7、原企业与安置的富余人员劳动关系的变更协议及经济实体与富余人员签订的新的劳动合同(副本);
8、经济实体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9、经济实体为所安置的富余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10、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主管税务机关核查经济实体报送的材料。必要时,应深入经济实体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 式。经济实体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人数÷企业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人数)×100%。
(四)经济实体享受的税收扶持政策
经济实体(除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娱乐业、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以及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外),凡符合条件的,经经贸委、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
第二十三条 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关闭破产企业组建的劳务派遣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行组织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凭劳动保障部门发给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证书》,可直接到经营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临时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开展经营活动,3年内免交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所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国家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收政策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申领《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证书》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主办单位或下岗失业人员组织开办劳务派遣组织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申请书;
(二)劳务派遣组织或非正规劳动组织的人员规模;
(三)劳务派遣组织或非正规劳动组织经营项目、章程及规章制度;
(四)办公场所证明;
(五)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六)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减免税情况要及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驻我市的中省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兴办的经济实体及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服务型(或商贸)企业,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审核。
第二十五条 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
(一)提高增值税的起征点:将销售货物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600-2000元提高到2000-5000元;将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200-800元提高到1500—3000元;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每次(日)销售额50—80元提高到每次(日)150—200元。
(二)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将按期纳税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400元提高到2000元;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现行每次(日)营业额50元提高到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第二十六条 新办企业是指《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02〕18号)下发后新组建起来的企业。原有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改组、扩建、搬迁、转产以及吸收新成员、改变领导(或隶属)关系、改变企业名称的,不能视为新办企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下发之后,现行有关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其他扶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仍按原规定执行。如果企业既适用本《办法》中规定的优惠政策,又适用原有的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
第二十八条 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年度检查制度。劳动保障、税务、工商部门共同负责年检工作,年检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具备享受扶持政策的条件,防止和杜绝骗取税费情况的发生。
凡经年检合格的,由工商、税务部门核准继续给予企业或个人享受相关减免税费待遇。
(一)企业要按照年检内容和工作要求,首先做好自查自检。
(二)参加年检的企业应递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1、《新办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或《现有服务型(或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或《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以下通称《认定证明》);
2、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3、填写《年度检查报告书》(一式四份);
4、上年度及本年度上半年经专业部门审计的财务报表;
5、用工手续、职工名册;
6、工资报表;
7、与被安置的下岗失业人员或富余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8、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劳动保障、税务、工商部门对企业报送的年检材料要及时认真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通知企业限期进行整改;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并追缴已减免税费款。
对年检合格的企业,由劳动保障部门在《认定证明》上加盖“年检合格”印戳。
(三)年检工作结束后,劳动保障、税务、工商部门应将年检资料装订成册,分别归档备查。
不参加年检的企业不得继续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在年检中发现弄虚作假,伪造《认定证明》和骗取税费扶持政策的,应缴销《认定证明》、追缴所骗税费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劳动保障、税务、工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做好重点抽查工作,抽查企业不得少于各类应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企业的15%。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国税局、地税局每年对县(市)年检认证及享受税费政策情况组织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通报全市。
第五章 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再就业援助政策
第二十九条 对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且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可作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申请认定。下岗职工由企业,失业人员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报市、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在其《再就业优惠证》上予以注明。
第三十条 对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应实施再就业援助。凡由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保洁(公共设施清扫、养护)、社区绿化、保安、社区工作人员等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适合岗位要求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街道、社区对大龄就业困难对象要列出名单,重点帮助。职业介绍机构要根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制定专门的援助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并与街镇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密切配合,对愿意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一定时间内,为其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
第三十一条 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的原属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持以下材料向市、县(市)劳动保障部门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一)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社区公益性岗位认定证明》;
(二)社区公益岗位的管理部门与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劳务协议》;
(三)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四)工资支付凭证;
(五)《社区公益岗位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名册》、《汇总表》。
市、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出具《社区公益岗位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证明》,并将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凭上述材料按季拨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直接划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记入个人帐户,岗位补贴划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并发放给下岗失业人员本人。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与各类服务型企业招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补贴标准相同;岗位补贴按照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拨付。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代扣代缴。
第六章 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政策
第三十二条 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含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要免费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要制定服务标准、业务流程和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十三条 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介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就业成功的,根据职业介绍机构推荐证明,被介绍人员的《下岗职工证明》、《失业就业登录证》或《再就业优惠证》、用工手续(或调转手续)、用人单位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签订并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确认的劳动合同复印件、上月工资发放及社会保险费缴纳凭单、职业介绍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填写《职业介绍补贴费申请表》,依据不同的职工身份,分别向市、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经认定符合条件的,职业介绍机构持《职业介绍补贴费申请表》,到同级财政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第三十四条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由就业转失业人员,以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可享受一次免费再就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择业意向可自由选择培训工种专业,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提供政策咨询和再就业培训服务,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到经过资质认定合格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
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可申请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由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统筹规划,按条件进行资格评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单位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计划、教材、师资等方面都要事先严格审查把关,并要采取跟班或随机抽查的方法搞好教学质量督导。再就业培训时间,一般不得低于360学时,专业理论课与试验实习比例按1:1安排。培训结业专业考试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补贴,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分别到市、县(市)区申领培训补助费,由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填写《再就业培训补助费申请表》,并附参加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名单及《再就业优惠证》、《失业就业登录证》复印件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结业考核成绩等有关资料,经有关部门核定拨付再就业培训补贴。
第三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要纳入计划部门的社会发展项目计划。加快建设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力争在2005年末建成市、县(市)区、街镇乡信息网。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每季度提出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各县(市)区要及时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第七章 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
第三十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为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一)下岗失业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离开企业时,本人欠缴和企业应当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要一次性补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因某种原因中断社会保险的职工,根据本人自愿,可将本人距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预缴,缴费标准以市、县(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300%为基数,依据社保机构每年确定的比例,按每年应缴数额逐年划入,待本人退休时一并结算,多退少补。对应参加而未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注册登记,经职工与企业协商一致,采取一次或分期方式从应参保之日起补缴欠费,个人应缴部分仍由个人承担。用人单位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要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手续。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适应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多样化的需要,采取不同接续方式,开设专门窗口,方便职工以个人身份或对无固定单位的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投保缴费。下岗失业人员未再就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保留其原有的社会保险关系;在下岗失业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由保管其档案的单位或部门代其办理申请退休手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与就业服务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准确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变化情况。
第三十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向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缴费接续通知书》,其内容包括:社会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结存情况和累计缴费(含视同缴费)年限;办理社会保险缴费接续时应携带的相关证明材料;不同就业方式的参保方法和相关政策;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社会保险待遇计发办法;申请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程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咨询电话与联系方式等。
第三十八条 下岗失业人员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3个月内,要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的《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领取《社会保险费接续通知书》,采取其他方式实现再就业的,要在6个月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接续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和个人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记帐规模及记帐利率与其他职工相同。
破产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按有关规定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予以清偿,清偿欠费确有困难的企业,其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除企业欠费中应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部分外,经同级劳动保障、财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社会保险公司复核,经省政府批准后可以核销。其下岗失业人员按个人缴费比例补足个人账户后,其缴费年限予以承认,并可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
第八章 再就业资金的管理
第三十九条 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再就业资金预、决算管理。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制要求,申报再就业资金年度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各级再就业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如遇不可预见因素确需调整预算,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每月初应根据上月各项再就业资金的申报审批情况进行分项汇总后,及时编制月份再就业资金分项用款计划,并附各项审批手续凭证和相关材料一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各项用款计划审核无误后及时拨付资金。根据各级再就业资金的管理方式,各级财政部门要将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据实拨付到用人单位,将安排到社区公益岗位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社会保险补贴直接划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岗位补贴直接划拨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补贴分项分次直接拨付到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向财政部或省财政厅申请办理结算事宜。用人单位、街道、社区等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再就业资金,不准侵占和挪用。
(四)各用款单位每月和年终要认真做好再就业资金的核算、清理和对账工作,并要接受财政、劳动保障和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每年年终,要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再就业资金年度决算和分析,再就业资金决算资料要做到格式统一、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再就业资金年度决算进行审核,严格把关,并要将审核无误和汇总后的再就业资金年度决算及时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再就业资金年度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并经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第四十条 再就业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各级财政部门要将中央、省、市补助资金、本级预算安排资金和其他渠道筹措的再就业资金会部纳入“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和“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按各项资金的具体用途进行分帐核算。
第四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需要,据实将中央、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和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及时拨入国库设立的财政专户,并根据资金用途分别列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和“再就业补助”款级科目。
第四十二条 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再就业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支出标准,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骗取再就业资金,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检查监督。对违规使用再就业资金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十三条 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再就业人数和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或专项检查,研究解决再就业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定期向上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第九章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和劳动监察工作
第四十四条 设在街镇乡劳动保障机构统一称为劳动保障事务所,接受县(市)区劳动就业部门业务指导。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统一称为劳动保障服务站。街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专职工作人员为事业编,城区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可配备3名,其它街道及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可配备1至2名,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各社区聘用。街镇乡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优先从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其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安排。
第四十五条 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职责
(一)负责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表册,办理失业登记和就业登录;开展就业岗位调查,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组织实施就业服务项目,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审核《再就业优惠证》审报手续,为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办理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相关手续;组织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或劳动预备制培训;承办劳动保障相关工作的统计调查工作,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管理辖区内的劳动用工;指导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
(二)负责社会保障工作。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负责辖区内参保人员缴费查询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在退休人员中开展文体活动,指导帮助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实施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情况公示。
(三)负责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的认定和相关手续的办理等项工作。
第四十六条 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职责:
(一)准确掌握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现实的基本情况;
(二)掌握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
(三)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生活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四)承办街镇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十七条 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基础管理,制定工作标准,实行业绩考核,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要指导基层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第四十八条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人员数量要保证工作需要。人员不够的要进一步充实人员。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地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所需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的落实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作用,在职工群众当中建立聘请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监督员制度。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未涉及到的具体办法及相关问题,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生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暂定执行到2005年12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0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已经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零零四年四月三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动车

  第四条 机动车的登记,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

  第五条 初次申领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应当向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应当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购车发票等机动车来历证明;

  (三)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

  (四)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

  (五)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不属于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规定免予安全技术检验的车型的,还应当提供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第六条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一)改变机动车车身颜色的;

  (二)更换发动机的;

  (三)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

  (四)因质量有问题,制造厂更换整车的;

  (五)营运机动车改为非营运机动车或者非营运机动车改为营运机动车的;

  (六)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或者迁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区域的。

  申请机动车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证明、凭证,属于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还应当交验机动车;属于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情形之一的,还应当同时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三)机动车行驶证。

  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区域内迁移、机动车所有人的姓名(单位名称)或者联系方式变更的,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及时办理转移登记。

  申请机动车转移登记,当事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证明、凭证;

  (三)机动车登记证书;

  (四)机动车行驶证。

  第八条 机动车所有人将机动车作为抵押物抵押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该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抵押登记。

  第九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报废期满的2个月前通知机动车所有人办理注销登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报废期满前将机动车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由机动车回收企业将报废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机动车所有人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告该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

  因机动车灭失申请注销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本人身份证明,交回机动车登记证书。

  第十条 办理机动车登记的申请人提交的证明、凭证齐全、有效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办理登记手续。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封、扣押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机动车登记。

  第十一条 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丢失或者损毁,机动车所有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与机动车登记档案核实后,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补发。

  第十二条 税务部门、保险机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场所集中办理与机动车有关的税费缴纳、保险合同订立等事项。

  第十三条 机动车号牌应当悬挂在车前、车后指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拖拉机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应当喷涂放大的牌号,字样应当端正并保持清晰。

  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应当粘贴在机动车前窗右上角。

  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

  第十四条 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交通警察可以对机动车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以及其他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安装行驶记录仪可以分步实施,实施步骤由国务院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第十五条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由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资格管理和计量认证管理,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检定,对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二)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三)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四)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五)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第十七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时,机动车行驶证记载的登记内容与该机动车的有关情况不符,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的,不予通过检验。

  第十八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标志图案的喷涂以及警报器、标志灯具的安装、使用规定,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十九条 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的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机动车驾驶证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式样并监制。

  第二十条 学习机动车驾驶,应当先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合格后,再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

  在道路上学习驾驶,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应当使用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不得乘坐教练车。学员在学习驾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练员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的,在5日内核发机动车驾驶证;对考试不合格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证的有效期为6年,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机动车驾驶人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后的12个月为实习期。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的,应当在车身后部粘贴或者悬挂统一式样的实习标志。

  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公共汽车、营运客车或者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以及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驾驶的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以下简称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12个月。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该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按照规定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应当给予记分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其分值,由国务院公安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规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供记分查询方式供机动车驾驶人查询。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2次以上达到12分的,除按照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参加学习、接受考试外,还应当接受驾驶技能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接受驾驶技能考试的,按照本人机动车驾驶证载明的最高准驾车型考试。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记分达到12分,拒不参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的学习,也不接受考试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告其机动车驾驶证停止使用。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的6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10年有效期的机动车驾驶证;在机动车驾驶证的10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达到12分的,换发长期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

  换发机动车驾驶证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机动车驾驶证进行审验。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机动车驾驶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与机动车驾驶证档案核实后,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补发。

  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以及记分达到12分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二十九条 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

  第三十条 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

  道路交通标线分为:指示标线、警告标线、禁止标线。

  第三十一条 交通警察的指挥分为:手势信号和使用器具的交通指挥信号。

  第三十二条 道路交叉路口和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应当设置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者过街地下通道。

  在盲人通行较为集中的路段,人行横道信号灯应当设置声响提示装置。

  第三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在城市道路上施划停车泊位,并规定停车泊位的使用时间。

  第三十四条 开辟或者调整公共汽车、长途汽车的行驶路线或者车站,应当符合交通规划和安全、畅通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 道路养护施工单位在道路上进行养护、维修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道路养护施工作业车辆、机械应当安装示警灯,喷涂明显的标志图案,作业时应当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发生交通阻塞时,及时做好分流、疏导,维护交通秩序。

  道路施工需要车辆绕行的,施工单位应当在绕行处设置标志;不能绕行的,应当修建临时通道,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需要封闭道路中断交通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道路或者交通设施养护部门、管理部门应当在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第三十七条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规范,机动车驾驶人容易发生辨认错误的,交通标志、标线的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改善。

  道路照明设施应当符合道路建设技术规范,保持照明功能完好。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表示:

  (一)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

  (二)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三)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

  在未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应当按照机动车信号灯的表示通行。

  红灯亮时,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第三十九条 人行横道信号灯表示:

  (一)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二)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是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

  第四十条 车道信号灯表示:

  (一)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本车道车辆按指示方向通行;

  (二)红色叉形灯或者箭头灯亮时,禁止本车道车辆通行。

  第四十一条 方向指示信号灯的箭头方向向左、向上、向右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右转。

  第四十二条 闪光警告信号灯为持续闪烁的黄灯,提示车辆、行人通行时注意瞭望,确认安全后通过。

  第四十三条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有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者一个红灯亮时,表示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红灯熄灭时,表示允许车辆、行人通行。

  第二节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 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左侧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在快速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应当按照快速车道规定的速度行驶,未达到快速车道规定的行驶速度的,应当在慢速车道行驶。摩托车应当在最右侧车道行驶。有交通标志标明行驶速度的,按照标明的行驶速度行驶。慢速车道内的机动车超越前车时,可以借用快速车道行驶。

  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变更车道的机动车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的正常行驶。

  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

  (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

  第四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

  (一)进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时;

  (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

  (三)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

  (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

  (五)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超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或者鸣喇叭。在没有道路中心线或者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前车遇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降低速度、靠右让路。后车应当在确认有充足的安全距离后,从前车的左侧超越,在与被超车辆拉开必要的安全距离后,开启右转向灯,驶回原车道。

  第四十八条 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减速靠右行驶,并与其他车辆、行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二)在有障碍的路段,无障碍的一方先行;但有障碍的一方已驶入障碍路段而无障碍的一方未驶入时,有障碍的一方先行;

  (三)在狭窄的坡路,上坡的一方先行;但下坡的一方已行至中途而上坡的一方未上坡时,下坡的一方先行;

  (四)在狭窄的山路,不靠山体的一方先行;

  (五)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

  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以及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掉头。

  机动车在没有禁止掉头或者没有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可以掉头,但不得妨碍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第五十条 机动车倒车时,应当察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倒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通行:

  (一)在划有导向车道的路口,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

  (二)准备进入环形路口的让已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

  (三)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转弯时开启转向灯,夜间行驶开启近光灯;

  (四)遇放行信号时,依次通过;

  (五)遇停止信号时,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

  (六)向右转弯遇有同车道前车正在等候放行信号时,依次停车等候;

  (七)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先行。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机动车让左转弯车辆先行。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除应当遵守第五十一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二)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在进入路口前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三)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

  (四)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进入路口。

  机动车在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应当依次排队,不得从前方车辆两侧穿插或者超越行驶,不得在人行横道、网状线区域内停车等候。

  机动车在车道减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的,应当每车道一辆依次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

  第五十四条 机动车载物不得超过机动车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装载长度、宽度不得超出车厢,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4米,载运集装箱的车辆不得超过4.2米;

  (二)其他载货的机动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5米;

  (三)摩托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0.2米。两轮摩托车载物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三轮摩托车载物宽度不得超过车身。

  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从车顶起高度不得超过0.5米,从地面起高度不得超过4米。

  第五十五条 机动车载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核定的载客人数,但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除外,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10%;

  (二)载货汽车车厢不得载客。在城市道路上,货运机动车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况下,车厢内可以附载临时作业人员1人至5人;载物高度超过车厢栏板时,货物上不得载人;

  (三)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轻便摩托车不得载人。

  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牵引挂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拖拉机只允许牵引1辆挂车。挂车的灯光信号、制动、连接、安全防护等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二)小型载客汽车只允许牵引旅居挂车或者总质量700千克以下的挂车。挂车不得载人;

  (三)载货汽车所牵引挂车的载质量不得超过载货汽车本身的载质量。

  大型、中型载客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以及其他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第五十七条 机动车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使用转向灯:

  (一)向左转弯、向左变更车道、准备超车、驶离停车地点或者掉头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

  (二)向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超车完毕驶回原车道、靠路边停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右转向灯。

  第五十八条 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机动车雾天行驶应当开启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五十九条 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有紧急情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

  第六十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当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第六十一条 牵引故障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被牵引的机动车除驾驶人外不得载人,不得拖带挂车;

  (二)被牵引的机动车宽度不得大于牵引机动车的宽度;

  (三)使用软连接牵引装置时,牵引车与被牵引车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4米小于10米;

  (四)对制动失效的被牵引车,应当使用硬连接牵引装置牵引;

  (五)牵引车和被牵引车均应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汽车吊车和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牵引车辆。摩托车不得牵引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

  转向或者照明、信号装置失效的故障机动车,应当使用专用清障车拖曳。

  第六十二条 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

  (二)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

  (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四)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

  (五)向道路上抛撒物品;

  (六)驾驶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

  (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八)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

  第六十三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二)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三)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四)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五)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六)城市公共汽车不得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

  第六十四条 机动车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应当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第六十五条 机动车载运超限物品行经铁路道口的,应当按照当地铁路部门指定的铁路道口、时间通过。

  机动车行经渡口,应当服从渡口管理人员指挥,按照指定地点依次待渡。机动车上下渡船时,应当低速慢行。

  第六十六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在执行紧急任务遇交通受阻时,可以断续使用警报器,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区域或者路段使用警报器;

  (二)夜间在市区不得使用警报器;

  (三)列队行驶时,前车已经使用警报器的,后车不再使用警报器。

  第六十七条 在单位院内、居民居住区内,机动车应当低速行驶,避让行人;有限速标志的,按照限速标志行驶。

  第三节 非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六十八条 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通行:

  (一)转弯的非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二)遇有前方路口交通阻塞时,不得进入路口;

  (三)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的右侧转弯;

  (四)遇有停止信号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

  (五)向右转弯遇有同方向前车正在等候放行信号时,在本车道内能够转弯的,可以通行;不能转弯的,依次等候。

  第六十九条 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除应当遵守第六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二)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三)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非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

  第七十条 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无法在本车道内行驶的非机动车,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并在驶过被占用路段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遇此情况应当减速让行。

  第七十一条 非机动车载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

  (二)三轮车、人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1米;

  (三)畜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辕,后端不得超出车身1米。

  自行车载人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七十二条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三)不得醉酒驾驶;

  (四)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五)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六)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七)不得在道路上骑独轮自行车或者2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

  (八)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九)自行车、三轮车不得加装动力装置;

  (十)不得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

  第七十三条 在道路上驾驭畜力车应当年满16周岁,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醉酒驾驭;

  (二)不得并行,驾驭人不得离开车辆;

  (三)行经繁华路段、交叉路口、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或者窄桥、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超车。驾驭两轮畜力车应当下车牵引牲畜;

  (四)不得使用未经驯服的牲畜驾车,随车幼畜须拴系;

  (五)停放车辆应当拉紧车闸,拴系牲畜。

  第四节 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第七十四条 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七十五条 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第七十六条 行人列队在道路上通行,每横列不得超过2人,但在已经实行交通管制的路段不受限制。

  第七十七条 乘坐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拉脱维亚共和国联合声明

中国 拉脱维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拉脱维亚共和国联合声明


(签订日期1994年12月19日)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的邀请,拉脱维亚共和国总统贡季斯·乌尔马尼斯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拉脱维亚共和国总统乌尔马尼斯在友好、坦率和求实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双边关系的现状和前景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也同拉脱维亚共和国总统乌尔马尼斯进行了会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拉脱维亚共和国(以下简称“双方”),基于加强相互了解和发展互利合作的愿望,愿意加强在平等、公正基础上的和平、安全和国际合作,重申双方恪守一九九一年九月十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拉脱维亚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和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拉脱维亚共和国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的各项基本原则,根据两国领导人北京高级会晤结果,声明如下:

 一、双方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确认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两国关系。

 二、双方将在各个级别上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感兴趣的地区及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和对话。两国议会、政府、各部门以及各社会团体之间将保持经常的接触。

 三、双方将努力探讨在经济、法律、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互利合作的可能性。

 四、双方将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为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经济、金融和法律环境,并可根据需要另行缔结协议。双方将鼓励其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包括在两国兴办合资企业、进行跨国合作等。两国政府将为两国间正常的经贸活动提供便利。

 五、双方将扩大和丰富在文化、卫生、艺术、体育及旅游领域的合作。

 六、双方认为,环境保护具有全球意义,将根据双方利益和各自具体情况,就合理使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交流经验,开展合作。

 七、双方将进一步发展司法协助和合作,包括引渡、移交犯人,必要时将签署有关的双边协议。

 八、双方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将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团伙犯罪以及武器、毒品、文物、艺术品走私方面进行合作。

 九、基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拉脱维亚方面再次重申拉脱维亚政府在一九九一年九月十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拉脱维亚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和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拉脱维亚共和国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中阐述的有关台湾问题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支持拉脱维亚共和国政府发展国家经济的努力。

 十、双方表示,愿意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内加强合作。

 十一、双方重申,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各地区及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并主张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十二、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双方一致愿意进一步发展合作,以建立起良好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十三、双方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及国际惯例,互相为对方在其外交代表履行职务方面提供必要的协助。

 十四、双方确认,本声明不针对第三国,也不涉及双方同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和多边条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拉脱维亚共和国代表
       江泽民           贡季斯·乌尔马尼斯
      (签字)             (签字)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