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船员判处徒刑缓刑是否可任原职及享有政治权利的问题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3:28:52  浏览:95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船员判处徒刑缓刑是否可任原职及享有政治权利的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船员判处徒刑缓刑是否可任原职及享有政治权利的问题的复函

1954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

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
你局海总发督54字第984号函收悉。关于民生公司所属民俗轮船长赵学■因航行责任事故被判徒刑缓刑在徒刑缓刑期间是否可担任原职或降级任职以及是否享有政治权利的问题,经我们研究,答复如下:
一、徒刑缓刑一般的是适用于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处刑较轻,并因其他具体情况,以暂不执行为宜的被告,在徒刑缓刑期间未被宣告剥夺政治权利,亦未交付管制者,是享有政治权利的。
二、干部犯罪被判徒刑缓刑,并非当然不能担任原有工作,也非当然不能叙职。究竟应否准其继任原职或予以降职、撤职等行政处分,可由有关单位斟酌犯罪的性质、情节等决定,但如仍在原单位继续工作,必须对其加强教育和监督。
本案被告是执行船长职务时因过失犯罪的,能否继任船长,是应慎重考虑的。

附:交通部海运管理局关于询问船员受刑事处分缓刑期间是否可仍任船员职务的函 海总发督54字第984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兹接广州区港务局报告略称:民生公司所属民俗轮船长赵学■于1953年7月22日22时30分在广州西河道停泊时,因避让木驳急开双前车,鼓浪击翻杨炳小艇,溺毙刚生下的婴女孩与5岁女孩各1名。已经广州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今据民生公司报称:“该公司曾接市法第567号复示,称在未被管制时尚享有政治权利,以目前该公司船长后备人员不足,故请仍准其在船工作执行船长任务,并希予以协助教育等语。为此特函钧局请示是否可准其所请”等语。
船员如因职务上过失港务局得予撤职、降级、记过、警告、批评、教育等行政处分,凡受撤职、降级、处分的船员,不得担任原级工作。根据一般的理解,刑事处分似应比港务局行政处分较高。为此特函请你院研究因职务上的过失判处徒刑,在徒刑缓刑期间是否可担任原来职务或予降级任职,又受徒刑缓刑期间未被管制时是否尚享有政治权利一节并请赐复。
1954年3月2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非典所引发法律问题的思考

任怀宝
(武警指挥学院科研部,天津 300350)


与“非典”(SARS)进行的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是对民众和社会的一次劫难,也是对政府和法治的一次磨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治国家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依法实施。非典型肺炎防治中,必须体现依法治“疫”的思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法律方面所引发的一些现实问题值得思考。
一、关于紧急强制行为
四月份以来,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医疗机构,为抗击非典实施了一系列紧急强制行为,包括预防性的、控制性的和治疗性的措施,如“隔离”等等。这些措施大多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无疑带有法律属性。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为预防、控制和医治传染病设定了许多强制措施,如隔离治疗;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公共饮用水源;宣布疫区和疫区封锁等等。这些措施从性质上说都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基于传染病防治法的授权,医疗机构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民事主体,它在传染病防治中恰恰是“授权行政主体”,它对SARS病人及疑似病人拥有行政管理权,特别是实施紧急强制措施的权力。其次,平等、有偿的民事关系还意味着,医院与病人是一种有偿的服务关系。这就是说,医生得治病,病人得付费,这是天经地义的关系。医院在防治传染病工作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职责,绝对不是一个收费关系。为此,中央已经强调,任何医院都不得因患者没有能力交费而拒之。这就提醒我们需对医患关系有个新认识,它们之间绝不是一种纯民事关系。从行政法理上说,行政紧急强制与一般强制措施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包括适用的原则与程序等基本内容,而传染病防治法并没有将二者区别开来,如何防止紧急强制权的滥用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且新近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规定了各地有关防治非典的强制措施,但地方政府在设定和规定行政紧急强制权方面有多大的权限,目前尚无法律规定。另外,如果有人对这些强制措施不服,是否可以适用法律救济及适用什么法律救济呢?我国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文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但对于非常时期中的行政紧急强制措施的法律救济,是否应该与对于一般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救济有所不同?
二、关于政府法律责任
在这关键时刻,我国政府及时果断地将“非典”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类。这使“非典”从预防到疫情报告和发布、再到控制措施和监督落实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了法治轨道,也使政府各部门和每个公民在防治“非典”中的职责、义务明确,从而为防治“非典”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防治传染病工作负有领导组织实施责任。如果遇到传染病暴发、流行,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政府可以决定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它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课等紧急措施。目前,政府各部门根据法律授权,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每日如实报告疫情;对于发现的非典病人,各环节“一律不得拒收”;铁道等运输部门以最快速度将非典药品运送到位;教育部门适时调整教学时间和教学安排;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在为旅客办理登车、船、飞机手续时,对发现的非典病人或疑似非典病人劝阻登乘;在机场,所有进出港旅客都要填写《健康申报表》,国际进出口港旅客还要接受体温检测,启动价格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监督,等等。所有这些既充分体现出政府依法办事,把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又充分展示了法律在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政府有责任建立应急事件处理的法律机制,以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尤其是对加大政府部门协调、组织机构落实、人财物调拨的力度等,要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有效处置“非典”,单靠某个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努力和一些临时治理手段、控制措施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法律加以规范调整。
三、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预防、控制“非典”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既有维护个人安全和健康的权利,也有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就是享有充分的救治权。公民的健康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在疫情发作时,每个公民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治是宪法基本原则的体现。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安全,有权了解并知悉本地区的疫情状况,即享有知情权。但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隔离等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必须积极履行配合防治的义务。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这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防疫过程中公民非常重要的义务和责任。在防疫过程中,对划定的区域消毒、进行自我检疫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也是公民非常重要的一项义务。
四、关于信息公开
完善和强化疫情的登记、报告、通报制度,既是社会职责和行政责任,也是法律责任。公民有权利知道政府的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和疫情信息,知情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很重要的权利。如果公众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整个社会处在信息极不对称的状态,人们的心态早晚会失衡,任何一个细小的事件都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是英国的疯牛病还是欧洲大陆的二恶英,都是在媒体的广泛监督报道下,才没有造成公众的过分恐慌和疫情的蔓延流行。政府关于疫情等信息的及时有效公开,也是维护政府形象和提高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五、关于用重典防非典
疫情发作属于特殊时期,如果有扰乱抗击非典工作的不法行为,危害性比平常更大更恶劣,司法机关有权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如果有人趁机造谣生事,故意传播虚假的疫情信息,也有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要受到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吊销其营业执照。非典时期如果严重违反法律,或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根据刑法修正案(三)的规定,编造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主要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扰乱市场秩序罪。如制造黑心口罩属于“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根据刑法第145条和第150条的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情节特别恶劣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抗击非典时期制造或者销售黑心口罩毫无疑问属于“情节特别恶劣”的严重刑事犯罪,必将受到最高无期徒刑的严惩。再比如一些哄抬物价、谋取暴利等严重违法行为。根据刑法225条与第231条的规定,经营者非法经营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渎职罪。主要是玩忽职守罪和失职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罪。《传染病防治法》第39条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8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按照修订后的刑法,当适用397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要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失职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罪,是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409 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刑法第330条规定,饮用水不符合标准、病源体污染物未进行消毒处理、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从事禁止性工作引起传染病扩散、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等有关措施而引起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刑事犯罪,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非常时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失职、渎职,造成疫情扩散等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立案查办。另外,对抱有各种非法目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借机闹事的犯罪行为,以及为牟取非法暴利,利用群众恐慌情绪,垄断货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做好批捕、起诉工作,坚决依法惩处。最高人民法院也要求进一步加强各项审判工作,重点打击利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实施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这对于运用司法手段保障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任怀宝,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现任武警指挥学院科研部讲师。
联系电话:022-60171413
E-mail: huaibaoren@eyou.com







关于发布《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家环保局 海关总署 外贸部


关于发布《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4年3月16日,国家环保局、海关总署、外贸部

国务院各部委、局(办)、总公司,全军环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经贸厅(委)局,海关广东分署,直属各海关: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加强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和执行联合国《关于化学品国际贸易资料交流的伦敦准则》,现发布《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1、《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2、《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一批)3、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略)

附件: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加强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执行《关于化学品国际贸易资料交流的伦敦准则(1989年修正本)》(以下简称《伦敦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领域内从事化学品进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化学品的首次进口和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的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
食品添加剂、医药、兽药、化妆品和放射性物质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化学品”是指人工制造的或者是从自然界取得的化学物质,包括化学物质本身、化学混合物或者化学配制物中的一部分,以及作为工业化学品和农药使用的物质。
(二)“禁止的化学品”是指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完全禁止使用的化学品。
(三)“严格限制的化学品”是指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禁止使用,但经授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可使用的化学品。
(四)“有毒化学品”是指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蓄积、生物累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或者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
(五)“化学品首次进口”是指外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其未曾在中国登记过的化学品,即使同种化学品已有其他外商或其代理人在中国进行了登记,仍被视为化学品首次进口。
(六)“事先知情同意”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目的而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的化学品的国际运输,必须在进口国指定的国家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七)“出口”和“进口”是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化学品进出境手续的活动,但不包括过境运输。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五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实施统一的环境监督管理,负责全面执行《伦敦准则》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发布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实施化学品首次进口和列入《名录》内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登记和审批,签发《化学品
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发布首次进口化学品登记公告。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列入《名录》的有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凭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见附件)验放。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根据其职责协同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资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和对外公布《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第七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设立国家有毒化学品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请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的化学品的综合评审工作,对实施本规定所涉及的技术事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供咨询意见。
国家有毒化学品评审委员会由环境、卫生、农业、化工、外贸、商检、海关及其它有关方面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第八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规定对本辖区的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 登记管理
第九条 外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所经营的未曾在中国登记(除农药以外)的任何化学品,必须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并按规定填写《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免费提供试验样品(一般不少于二百五十克)。
外商首次向中国销售农药的登记管理仍按《农药登记规定》执行,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定期交换登记信息。
第十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在审批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时,对符合规定的,准予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并发给准许进口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对经审查,认为中国不适于进口的化学品不予登记发证,并通知申请人。
对经审查,认为需经进一步试验和较长时间观察方能确定其危险性的首次进口化学品,可给予临时登记并发给临时登记证。
对未取得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临时登记证的化学品,一律不得进口。
第十一条 外商或其代理人为首次向中国出口化学品取得的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满前要求延续登记的,原申请人须在期满之日六个月前提出换证登记申请。
临时登记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满前应确认是否准予正式登记。遇特殊情况经登记机关批准可以延期,延续时间不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 每次外商及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和国内从国外进口列入《名录》中的工业化学品或农药之前,均需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有毒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对准予进口的发给《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通知单》实行一批一证制,每份《通知单》在有效时间内只能报关使用一次。(见附件一)
第十三条 申请出口列入《名录》的化学品,必须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有毒化学品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
国家环境保护局受理申请后,应通知进口国主管部门,在收到进口国主管部门同意进口的通知后,发给申请人准许有毒化学品出口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对进口国主管部门不同意进口的化学品,不予登记,不准出口,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须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审批章。国内外为进口或出口列入《名录》的有毒化学品而申请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为绿色证,外商或其代理人为首次向中国出口化学品而申请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为粉色证,临时登记证为白色证。
第十五条 《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第一联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留存,第二联(正本)交申请人用以报关,第三联发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第十六条 申请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的审查期限从收到符合登记资料要求的申请之日起计算,对化学品首次进口登记申请的审查期不超过一百八十天,对列入《名录》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申请的审查期不超过三十天。
第十七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时,有权向申请人提出质询和要求补充有关资料。
国家环境保护局应当为申请提交的资料和样品保守技术秘密。
第十八条 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临时登记证、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统一监制。

第四章 防止污染口岸环境
第十九条 进出口化学品的分类、包装、标签和运输,按照国际或国内有关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在装卸、贮存和运输化学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一条 因包装损坏或者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口岸污染的,口岸主管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和消除污染,并及时通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防止和消除其污染的费用由有关责任人承担。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未进行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而进出口化学品的,由海关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并责令当事人补办登记手续;对经补办登记申请但未获准登记的,责令退回货物。
第二十三条 进出口化学品造成中国口岸污染的,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反国家外贸管制规定而进出口化学品的,由外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因实验需要,首次进口且年进口量不足50公斤的化学品免于登记(《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中的化学品除外)。
第二十六条 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收费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4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第一批)
List of Toxic Chemicals Banned or Severely Restricted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First Group)
---------------------------------------------------------------------
| | 化学品名称 | 美国化学文摘号| 用 途 |
| | | | |
| | Name of Chemicals | US CAS-No. | Use |
| | | | |
|--|----------------------------------|---------------|-------------|
| 1|青石棉 |12001-28-4 | 工 业 |
| |(Crocidolite) | | (Industry) |
|--|----------------------------------|---------------|-------------|
| 2|多氯联苯(PCBs) |1336-36-3 | 工 业 |
| | | | (Industry) |
|--|----------------------------------|---------------|-------------|
| 3|多溴联苯 |59080-40-9 | 工 业 |
| |(PBBS) |27858-07-7 | (Industry) |
| | |13654-09-6 | |
|--|----------------------------------|---------------|-------------|
| 4|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 |126-72-7 | 工 业 |
| |(Tris(2.3-dibromopropyl)phosphate)| | (Industry) |
|--|----------------------------------|---------------|-------------|
| 5|三氮丙啶基氧化磷 |545-55-1 | 工 业 |
| |(Tris-aziridinyl-phosphinoxide) | | (Industry) |
|--|----------------------------------|---------------|-------------|
| 6|丙烯腈 |107-13-1 | 工 业 |
| |(Acrylonitrile) | | (Industry) |
|--|----------------------------------|---------------|-------------|
| 7|汞化合物 |107-27-7 | 农 业 |
| |(Mercury compounds) |62-38-4 |(Agriculture)|
|--|----------------------------------|---------------|-------------|
| 8|艾氏剂 |309-00-2 | 农 业 |
| |(Aldrin) | |(Agriculture)|
|--|----------------------------------|---------------|-------------|
| 9|狄氏剂 |60-57-1 | 农 业 |
| |(Dieldrin) | |(Agriculture)|
|--|----------------------------------|---------------|-------------|
|10|异狄氏剂 |72-20-8 | 农 业 |
| |(Endrin) | |(Agriculture)|
|--|----------------------------------|---------------|-------------|
|11|滴滴涕(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50-29-3 | 农 业 |
| |(DDT) | |(Agriculture)|
|--|----------------------------------|---------------|-------------|
|12|六六六.混合异构体 |608-73-1 | 农 业 |
| |(HCH.Mixed isomers) | |(Agriculture)|
|--|----------------------------------|---------------|-------------|
|13|七氯 |76-44-8 | 农 业 |
| |(Heptachlor) | |(Agriculture)|
|--|----------------------------------|---------------|-------------|
|14|六氯苯 |118-74-1 | 农 业 |
| |(Hexachlorobenzene) | |(Ahriculture)|
---------------------------------------------------------------------
--------------------------------------------------
| 限制程度 | 海关商品编码H.S.Code |
| |--------------------------|
|Degree of Restriction| 化学品制剂| 化学品纯物质 |
| |Preparation|Pure Substance|
|---------------------|-----------|--------------|
| 禁止 | | 2524.0090 |
| (Banned) | | |
|---------------------|-----------|--------------|
| 严限 | | 2903.699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 | |
|(Severely Restricted)| | 2903.6990 |
| | | |
|---------------------|-----------|--------------|
| 严限 | | 2919.000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 | 2933.900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 | 2926.100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禁止 | | 2805.9000 |
| (Banned) | | |
|---------------------|-----------|--------------|
| 禁止 | 3808.1000 | 2903.6990 |
| (Banned) | | |
|---------------------|-----------|--------------|
| 禁止 | 3808.1000 | 2910.0000 |
| (Banned) | | |
|---------------------|-----------|--------------|
| 禁止 | 3808.1000 | 2910.0000 |
| (Banned) | | |
|---------------------|-----------|--------------|
| 禁止 | | 2903.6200 |
| (Banned) | | |
|---------------------|-----------|--------------|
| 禁止 | 3808.1000 | 2903.5100 |
| (Banned) | | |
|---------------------|-----------|--------------|
| 禁止 | 3808.1000 | 2903.6990 |
| (Banned) | | |
--------------------------------------------------
---------------------------------------------------------------------
| | 化学品名称 | 美国化学文摘号| 用 途 |
| | | | |
| | Name of Chemicals | US CAS-No. | Use |
| | | | |
|--|----------------------------------|---------------|-------------|
|15|三环锡·普特丹 |13121-70-5 | 农 业 |
| |(Cyhexatin) | |(Agriculture)|
|--|----------------------------------|---------------|-------------|
|16|1,2一二溴乙烷 |106-93-4 | 农 业 |
| |(EDB) | |(Agriculture)|
|--|----------------------------------|---------------|-------------|
|17|氟乙酰胺·敌蚜胺 |640-19-7 | 农 业 |
| |(Fluoroacetamide) | |(Agriculture)|
|--|----------------------------------|---------------|-------------|
|18|2,4,5—涕(2,4,5—三氯苯氧乙酸) |93-76-5 | 农 业 |
| |(2,4,5 - T) | |(Agriculture)|
|--|----------------------------------|---------------|-------------|
|19|二溴氯丙烷(1,2—二溴—3—氯丙烷) |96-12-8 | 农 业 |
| |(DBCP) | |(Agriculture)|
|--|----------------------------------|---------------|-------------|
|20|内吸磷 |298-03-3 | 农 业 |
| |(Demeton) | |(Agriculture)|
|--|----------------------------------|---------------|-------------|
|21|氰化合物 |57-12-5 | 农 业 |
| |(Cyanide) | |(Agriculture)|
|--|----------------------------------|---------------|-------------|
|22|氯丹(八氯化甲桥茚) |57-47-9 | 农 业 |
| |(Chlordane) | |(Agriculture)|
|--|----------------------------------|---------------|-------------|
|23|杀虫脒 |6164-98-3 | 农 业 |
| |(Chlordimeform) | |(Agriculture)|
|--|----------------------------------|---------------|-------------|
|24|氯化苦 |76-06-2 | 农 业 |
| |(Chlorpicrin) | |(Agriculture)|
|--|----------------------------------|---------------|-------------|
|25|砷化合物 |7440-38-2 | 农 业 |
| |(Arsenic compounds) | |(Agriculture)|
|--|----------------------------------|---------------|-------------|
|26|五氯酚(五氯苯酚) |87-86-5 | 农 业 |
| |(Pentachlorophenol) | |(Agriculture)|
|--|----------------------------------|---------------|-------------|
|27|地乐酚 |88-85-7 | 农 业 |
| |(Dinoseb) | |(Agriculture)|
---------------------------------------------------------------------
--------------------------------------------------
| 限制程度 | 海关商品编码H.S. Code |
| |--------------------------|
|Degree of Restriction| 化学品制剂| 化学品纯物质 |
| |Preparation|Pure Substance|
|---------------------|-----------|--------------|
| 禁止 |3808.1000 | 2931.0000 |
| (Banned) | | |
|---------------------|-----------|--------------|
| 禁止 |3808.1000 | 2903.3000 |
| (Banned) | | |
|---------------------|-----------|--------------|
| 禁止 |3808.1000 | 2924.1000 |
| (Banned) | | |
|---------------------|-----------|--------------|
| 禁止 |3808.1000 | 2918.9000 |
| (Banned) | | |
|---------------------|-----------|--------------|
| 禁止 |3808.1000 | 2903.4029 |
| (Banned) | | |
|---------------------|-----------|--------------|
| 禁止 |3808.1000 | 2930.9090 |
| (Banned) | | |
|---------------------|-----------|--------------|
| 禁止 | | 2837.0000 |
| (Banned) | | |
|---------------------|-----------|--------------|
| 严限 |3808.1000 | 2903.699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3808.1000 | 2921.420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3808.1000 | 2904.909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 | 2811.290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3808.1000 | 2908.109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
| 严限 |3808.1000 | 2908.9090 |
|(Severely Restrict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