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河北省禁止在公路上非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3:18:23  浏览:96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禁止在公路上非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的规定

河北省人大


河北省禁止在公路上非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的规定
河北省人大
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1号)



第一条 为推进依法治路,规范上路执法行为,确保公路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乡级以上公路。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在公路上非法设置站卡、收费和罚款的治理工作。
县级以上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公安、交通、林业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在公路上非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行为的举报和监督。对举报人的个人有关情况及举报内容应严格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或奖励。
第四条 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公路、桥梁、隧道等可以设置车辆通行收费站:
(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成的;
(二)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受让前项收费公路收费权的;
(三)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成的。
车辆通行收费站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并且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收费。
第五条 交通部门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公路上设置超限运输检查站。
第六条 林业部门可以在林区的公路上设置木材检查站和森林防火检查站。
第七条 按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设置的收费站、检查站,需经省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公安机关因办案需要,可以设置临时性检查卡,任务完成后应当立即撤除。
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如确需在公路上查堵运输禁运物品的车辆,应当通知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组织拦截,并及时移交原通知单位依法处理。
第九条 除公安、交通、林业部门外,其他任何部门、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设置任何形式的检查站、收费站,也不得在公路上拦截车辆进行检查、罚款、收费。
第十条 收费站、检查站应当在明显位置公布设站的批准证件、名称、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按时限收费的还应当公布收费时限。
贷款或者集资兴建的公路设置的收费站,应由省人民政府责成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收费情况进行年度审核,贷款或者集资还清后应当停止收费。
经营性公路设置的收费站,经营期满应当停止收费。
收费到期和已收回贷款或者集资的收费站,其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撤销。
第十一条 收费站、检查站应当采取快速便捷的方式进行收费、检查,防止造成交通堵塞。
第十二条 上路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能损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执法人员只限于在本辖区内工作。
第十三条 交通警察上路执勤时,除发现有违章、违规行为和犯罪嫌疑的情况外,不得随意拦截车辆。
第十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要以源头管理为主,上路检查为辅。在设区的市的同一条公路上,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有一组稽查人员上路稽查。
路政管理人员可以依照管理权限上路巡逻检查。
第十五条 上路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双向查车。
(二)超范围或者超标准收费;擅自设立收费、罚款项目;对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
(三)在公路上和城市入口处强制拦车清洗。
第十六条 收费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或者税务部门统一制发或监制的票据。罚款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票据,并据实填写,严格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对上路执法的单位和人员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六条、第七第、第八条第一款、第九条规定,设置站卡的,责令撤除设置的站卡,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的,公安部门接到其他行政执法部门需查堵运输禁运物品的车辆通知后,未拦截查堵,或者拦截后未及时移交原通知单位的;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对已知确需查堵运输禁运物品的车辆未通知公安部门进行拦截,或者公安部门拦截移交后未能依法处理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设置站卡条件而批准设置站卡的,由批准的部门予以撤销,并对批准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条款之一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上路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强行拦车,殴打司机和其他人员的;
(二)违反规定,扣押车辆、物品,造成经济损失的;
(三)借上路执法之机以权谋私情节严重的;
(四)敲诈勒索当事人的;
(五)贪污、私分罚没钱物的;
(六)失职渎职,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对检举人打击报复的。
执法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执法人员所在单位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的收费,应当退还的予以退还;无法退还的,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第二十六条 包庇、袒护在公路上非法检查、收费、罚款的行为,或者妨碍监督检查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公安、交通、林业部门对在公路上非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的行为,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对上级交办的案件在一个月内报告结果;如有特殊情况,应向交办部门申请延长时间,逾期不办又不及时说明情况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行政监察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


2001年7月3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清理整顿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车辆产品生产秩序,深化车辆产品管理改革,国家经贸委决定继续对原国家机械工业局《2000年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总目录)》、《2000年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补充第一期)》、《2000年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补充第二期)》和《2000年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目录》(以下统称《目录》)所列的全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进行清理整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清理整顿工作的领导

  清理整顿《目录》内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工作是车辆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各地经贸委及有关中央管理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各车辆生产企业,并指导企业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和时限完成《目录》内生产企业及产品的清理整顿工作。

  二、改革车辆产品《目录》管理方式,实施《公告》管理

  自2002年12月31日起,废止《目录》中汽车、民用改装车和农用运输车产品型号。

  自2003年6月30日起,废止《目录》中摩托车产品型号。

  《目录》废止后,未列入国家经贸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目录》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格同时取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公告》办理国内制造车辆产品注册登记手续。

  各车辆生产企业要根据要求,做好产销衔接工作。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与使用其底盘的民用改装车企业做好衔接工作,以避免产品库存积压。

  三、做好《目录》管理向《公告》管理过渡的衔接工作

  (一)对《目录》废止后仍需继续生产的车辆产品,企业应在《目录》废止前申报《公告》。申报程序按国家经贸委《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产业〔2001〕471号)及有关规定办理。

  (二)《目录》废止前,原《目录》内的产品已完成检测项目且具备有效试验报告的,并符合国家对车辆产品技术法规要求的,在申报《公告》时,经国家经贸委授权的检测机构审核确认后可免做相关试验。产品可靠性试验也按上述原则执行。《目录》废止后,原《目录》内产品申报《公告》时,视同新产品进行检测、办理申报手续。

  (三)申报《公告》的产品,应按照车辆识别代号(VIN)有关规定进行规范,企业对车辆识别代号(VIN)编制规则进行调整时,需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四、撤销库存车辆产品《公告》

  从2002年7月1日起,撤销已发布的载货车类库存车辆产品《公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八批)库存车辆产品(一)》(国家经贸委公告2001年第28号)、《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九批)库存车辆产品(二)》(国家经贸委公告2001年第35号)和《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十二批)库存车辆产品(三)》(国家经贸委公告2002年第11号)),其中微型载货车类库存车辆产品撤销时间为2002年12月31日。

  库存车辆产品《公告》撤销后,凡列入国家经贸委公告2001年第28号、第35号、2002年第11号中尚未销售或注册登记的车辆产品,由生产企业负责收回,其产品再次申报《公告》时,视同新产品进行检测、办理申报手续。

  从发文之日起,国家经贸委不再发布有关库存车辆产品的公告。

  五、逐步建立和实施生产一致性考核制度

  为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生产一致性,国家经贸委将首先对摩托车产品实施生产一致性考核,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六、严厉打击车辆产品生产环节的非法活动

  各车辆生产企业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坚决打击走私、非法拼(组)装车辆等违法行为,严禁盗用、套用、转让《目录》或《公告》内的产品型号及合格证和“大吨小标”等违规行为,违反上述规定的,国家经贸委将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从严处理。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OO二年四月十六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放前劳动人民之间宅基地租赁契约是否承认和保护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放前劳动人民之间宅基地租赁契约是否承认和保护问题的批复

1985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5年7月1日〔85〕粤法民字第14号关于英德县李理河与潘继伙宅基地租赁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
据你院报告所述,李理河与潘继伙诉争的宅基地原系李理河之父李司保的产业,其上盖于抗战期间被日冠炸毁,仅留残墙。1946年12月,潘继伙的父亲潘李、伯父潘允林和潘允德三兄弟承租了该宅基地,与李司保订立的租赁契约载明:从1947年起该宅基地与残墙租给潘家使用,年租谷为二百斤,租期二十年。租赁期间任由承租人加建上盖使用,租期届满铺屋业权归出租人所有。潘家承租后,在该宅基地残墙上建房居住,交过两年租谷,解放后,只按期向政府交纳房地产税,不再向李家交租。1967年租赁期满,李理河要求按约收回宅基地和房屋,并向英德县人民法院起诉。
经研究,我们认为:该案涉及对解放前劳动人民之间的宅基地租赁契约是否承认和保护的问题。根据1950年颁布的土地改革法和1954年宪法的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出租、买卖土地,所以李理河与潘继伙的宅基地租赁关系在当时是受国家政策法律保护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中共中央1962年9月公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1982年宪法第十条又明确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因此,村镇土地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公布后,社员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故李理河与潘继伙双方的宅基地租赁关系自此即随之解除,其原订租赁契约亦不再受国家政策法律保护,李理河要潘继伙按原契约交回铺屋的请求,不符合我国现行政策法律的规定,依法不予支持。但根据该案实际情况,考虑双方的合法权益,我们除同意你院意见,即黎洞圩下水巷口9号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宅基地的使用权归潘继伙,潘继伙应补偿李理河的残墙折价款外,另对潘家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公布前所欠的租谷,亦应合理地清偿补付给李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