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今后不再批准企业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8:36:39  浏览:81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今后不再批准企业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今后不再批准企业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今后不再批准企业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希一并研究贯彻执行。
一、利改税第二步改革是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项关键性改革,也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应当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凡是实行利润递增包干或其他形式包干办法,不利于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都应改过来。
二、考虑到各地情况比较复杂,在转弯子的时候应力求稳当一些,以免影响生产。为此,对已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的企业分别按下列意见处理。
1.地市政府批准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的企业改过来比较容易或已到期的,应改按利改税办法执行;尚未到期的,经济效益比较好,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比较合理,立即改变有困难的,经报批,可以延长到年底;如效果不明显,分配关系不合理,应尽快改过来。
2.经省政府批准的南平市经委系统的利润递增包干试点,可以继续到年底,到期改过来;福州市经省批准学福日的企业,同意继续试验。
3.有些地方自行批准搞包干如同利改税办法接近,改过来不影响生产和职工积极性的,应立即改过来。个别企业改过来有困难的,经报批后,延长到年底改过来。

4.小型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转为集体经营或租赁给经营者个人经营的,只要照章纳税和缴纳租金,与利改税没有矛盾,可按原定办法继续进行,不要改变。

5.需要保留利润包干试验或延长包干期限的企业,各地、市要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提出意见上报审批。
三、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所有企业无论何种包干形式都必须按照新的税收条例交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和已开征的地方税。



1984年10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丽水市莲都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


丽水市人民政府文件
丽政发[2003]16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莲都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莲都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
  《莲都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四月十四日
  
  
  
丽水市莲都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本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丽水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本区居民除本办法有特别规定外,均享有要求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原则;
(二)公开、公平、真实的原则;
(三)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的原则;
(四)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第四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市、区、镇(乡)三级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负责实施。
区民政局负责管理审批工作,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组织实施工作。
  居(村)民委员会受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承担有关的服务工作。
第五条 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市、区、镇(乡)三级财政分担,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六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捐赠、资助的资金或实物由区民政局接收,并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
第七条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金额公开;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进行监督。
第八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标准执行。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认定,按公安部门登记的户籍关系认定。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其收入的计算范围:
(一)工资性收入:是指工作单位支付的固定性工资,离退休(退职)人员退休金和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等;
(二)财产性收入:各类财产租赁形成的收入;
(三)转移性收入: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
(四)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等收入;
(五)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及劳务服务获得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
第十条 计算家庭收入时,以下各项不予计入:
(一)优抚对象及政府给予特殊照顾的其他人员所享受的待遇。如优待金、抚恤金、补助金、军人转业费、复员费、退伍军人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等;
(二)政府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工作、学习优秀者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
(三)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职工依照国家、省和本区规定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或一次性安置费;
(四)丧葬费、抚恤金;
(五)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六)经省民政部门确认的其他特殊收入。
家庭成员向非共同生活的亲属依法支出的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支出部门在计算家庭收入时相应减去。
第十一条 被赡养人、被抚养人或被扶养人不与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共同生活的,其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收入,按赡养、抚养、扶养协议或有关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数额计算;无法律文书规定或无协议及协议规定数额明显偏低的,按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支付能力推算,具体办法按省民政厅有关规定执行。
实际支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高于前款规定,按实际支付的数额计算。
第十二条 城市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按其提出申请当月前6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农村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按其申请前12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
第十三条 居民的储蓄及其他金融性财产,按居民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之日的实际价值计算,一律作为家庭收入,不受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限制。但该部分财产或其中的一部分如来源于本办法第十条第(一)至第(六)项所列收入,则应当按第十条的规定减去不应当计算为家庭收入的部分。
第十四条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书面提出。
第十五条 镇(乡)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收到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核查,并委托申请人所在居(村)民委员会将申请人名单张榜公布7天以上,征求群众意见。
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工作。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由申请人填写《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表》,经复核同意后,将申请人名单、核查意见及有关群众意见报区民政局审批。
第十六条 区民政局应当在收到报送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丽水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应当批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批准:
(一)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不自食其力的;
(二)家庭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或除住房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的非生产性设施、物品,按变现价后计算,人均值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倍以上的;
(三)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第十七条 区民政局应当将审批结果函告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由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委托居(村)民委员会公布准予救助的家庭(下称救助对象)名单,并发给《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
第十八条 救助对象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数额,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
第十九条 最低生活保障金以现金形式发放;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需要和意愿,也可以发放实物。
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月发放,救助对象凭证到指定机构领取。
最低生活保障金从批准的当月起计发。不满1个月的按1个月计发。
第二十条 救助对象其家庭收入情况发生变化,应在15日内报告所在居(村)民委员会,由居(村)民委员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管理审批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程序和期限,进行核查、审批,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手续,并更改或收回救助对象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应对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了解、掌握家庭收入的变动情况。
第二十一条 救助对象家庭户籍地发生变动,应当持原户籍地管理审批机关出具的证明,到现户籍地管理审批机关办理救助手续。现户籍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原户籍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一致的,按现户籍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有正常劳动能力但尚未参加工作、生产的居民,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期间,应当参加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服务和活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对救助对象给予照顾,并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积极鼓励劳动脱贫自救。救助对象就医、就学、居住和生产自救等方面,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可享受下列优惠:
(一)就医免收挂号费、门诊治疗费。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有关规定享受农业税减免。
(三)接受公办学校的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包括普高、职高),学杂费减免30%,在市、区全日制高校录取就读的,由所在学校优先全额安排国家就学贷款和给予其他援助。
(四)有劳动能力的,由劳动部门优先介绍就业。
(五)租住公房免收30%的房租费。
(六)从事个体经营,工商部门减半收取工商管理费;税务部门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给予适当减免照顾。救助对象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其再就业优惠政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2号)精神执行。
(七)法律咨询、诉讼、非诉讼事务代理,法律援助中心给予减免费服务。
第二十四条 从事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部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本办法规定的核查、审批工作中,有意隐瞒或歪曲事实,或者违反公开、公平原则,不接受群众监督的;
(二)擅自改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数额的;
(三)贪污、挪用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四)有其他侵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权利或国家利益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 救助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131号令),由区民政局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并追回其冒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二)家庭人均收入增加,应当办理停发、减发最低生活保障金手续,但不按规定申报收入变化情况,继续享受原定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抚养或扶养义务,使被赡养人,被抚养人或被扶养人的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由区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最低生活保障金已被领取的,予以追回,不能追回的,由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偿还。
第二十六条 居民对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引起的下列具体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不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
(二)减发、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给予行政处罚的;
(四)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莲都区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


(2007年7月27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饮水供水、瓶装桶装供水的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和个人以及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教育,普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和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水利、环保、质监、价格、规划、工商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活饮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对供水单位和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制度。
  生活饮用水和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卫生规范和卫生要求。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选址阶段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审查申请之日起20日内,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卫生规范和卫生要求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审查合格的,发给卫生审查认可书;审查不合格的,出具书面意见,建设单位按照书面意见的要求改进后,重新提出申请。
  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七条 供水单位供水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未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供水。
  供水单位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有水质净化及消毒设施;
  (三)有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四)有供水设施清洗和水质消毒、检验等卫生管理制度;
  (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六)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卫生设施、消毒管理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卫生规范和卫生要求。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集中式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供水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遵守水源卫生防护的有关规定;
  (二)配备的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并保证正常运行;
  (三)供水工程中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当密封,定期清洗、消毒并监测,禁止与排水设施相连;
  (四)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及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当进行冲洗、消毒,管网末梢盲端易污染处应当定期放水、清洗、消毒;
  (五)有与其消毒方式相适应的消毒设备、设施,备有安全防范和泄漏处置的应急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毒面具;
  (六)划定生产区的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在其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者铺设污水渠道等。
  第十条 二次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供水设施周围保持环境整洁,蓄水池周围10米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围2米内不得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二)水箱或者蓄水池应当专用并加盖、上锁,不得渗漏;
  (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质和内壁涂料应当无毒无害;
  (四)保证设施及设备完好,建立健全清洗消毒制度;供水设施每年应当定期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应当经具备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水质检验合格。
  二次供水设施有管理单位的,由管理单位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没有管理单位的,业主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者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
  第十一条 管道直饮水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用户龙头出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直饮水水质卫生标准;
  (二)设立专用制水间,制水间面积应当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建筑物结构完整;铺设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当使用防水、防腐、防霉和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地面应当有一定坡度,有废水排放系统;
  (三)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应当根据水源水质进行配备,确定合理的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工艺中应当有水质消毒措施;
  (四)输水管道不得与市政或者自建供水系统直接相连。
  第十二条 瓶装、桶装水的生产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建立卫生防护区,防护区界应当设置相对固定标志;
  (二)采水设备、输水管道及贮水设备应当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三)按照规定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洗手、消毒、更衣、厕所等设施;
  (四)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外界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对水质的污染,过滤材料应当定期清洗和更换,采用的消毒方法应当达到灭菌效果,不得在水中加入任何防腐剂;
  (五)包装容器应当使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合格产品;包装材料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十三条 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生产场所应当根据生产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用清洗、消毒场地和设备,生产设备不得与非涉水产品共用;
  (二)建立原材料验收制度;
  (三)设立与产品特点相适应的卫生安全和质量检验室,配备相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十四条 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向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领产品卫生许可证,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产品材料和配方;
  (三)生产工艺及简图;
  (四)产品质量标准;
  (五)具备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六)产品设计包装;
  (七)产品说明书;
  (八)产品中与水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合格证明;
  (九)完整产品样品。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证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对供水单位的卫生安全工作以及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设备、设施等进行监督监测和检验评价。在枯水期、丰水期、传染病流行期,应当增加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监测频次。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检查时,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供水单位报送有关材料;供水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十八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集中式供水、管道直饮水供水、瓶装桶装供水的单位应当每日对水质进行检验,每季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验报告;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并向相关部门报送检验报告。
  第十九条 供水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
  第二十条 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时,有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按照规定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建设、环保等有关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对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可能引发传染病流行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已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引发传染病流行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责令责任单位立即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停止供水;
  (二)封闭供水设施,封存有关供水设备及用品;
  (三)控制、排除污染源;
  (四)切断污染途径;
  (五)对供水设施及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集中式供水单位停止供水时,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解决临时供水,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 农村简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农村简易供水,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相应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管理,由村民委员会确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水源的卫生防护、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水质定期消毒等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简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监督、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抽检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受理对违反生活饮用水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未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的;
  (二)未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供水的;
  (三)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未取得产品卫生许可证的;
  (四)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饮水供水、瓶装桶装供水、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安排未经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未取得健康合格证的人员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
  (二)导致生活饮用水污染的有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员未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污染情况的;
  (三)供水责任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水质检验,并报送检验报告的。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履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等职责的;
  (二)未依法受理、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和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证的;
  (三)对不符合法定许可条件的事项予以审查认可或者许可的;
  (四)接到举报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予以查处的;
  (五)未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自建集中式供水、自备水源供水等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用水单位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经贮存、加压或者再处理(如过滤、软化、消毒等)后,经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管道直饮水供水:是指利用过滤、吸附、氧化、消毒等装置对需要改善水质的集中式供水(或者其他水源水)作进一步的净化处理,通过独立封闭的循环管道输送可直接饮用的水的供水方式。
  瓶装、桶装供水:是指从事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及其他瓶装、桶装生活饮用水的生产企业提供的供水方式。
  村简易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简易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农村分散式供水:包括农村水井、水窖、池塘、山泉等由个人自行取用的供水方式。
  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在生活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包装容器、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从事净水、取样、化验、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员。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